科室动态
北大六院运动障碍团队开展第29次多学科联合会诊
2023年10月10日周二下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运动障碍协同诊疗团队在海淀院区神经内科会议室进行了第29次多学科联合会诊,我院临床精神病学研究室于欣教授,综合二科蒲城城副主任,神经内科袁俊亮主任、陈宝玉护士长,综合一科周书喆医师,神经内科汪琦、赵丹华、陈靖、陈君逸、李园、白超博、郭欣桐等医师,以及相关研究生、进修医生和规培生等参与了会诊。
本次共会诊三例患者,病例一为20岁青年女性,诊断肝豆状核变性10年,长期低铜饮食、间断排铜治疗,病情控制稳定,4年前出现情绪差、眠差,行走不利1年余,外院考虑肝豆状核变性较前无明显进展,无法解释患者行走困难,考虑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曾予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欠佳,建议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病程长、病史及用药史复杂,会诊专家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精神检查,系统梳理了患者用药史及症状变化,经过会诊专家讨论,建议逐渐减停抗精神病药及情绪稳定剂,加强抗抑郁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病例二为37岁青年男性,表现为“记忆力下降5年,加重伴言语障碍、行为异常3年”,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头MRI、基因检测结果,考虑额颞叶变性可能性大,患者认知障碍、行为异常病情重,生活能力明显下降。经会诊专家讨论,为患者调整了治疗方案。 病例三为38岁青年男性,患者10年前曾诊断“精神分裂症”,间断口服阿立哌唑、氨磺必利等抗精神病药物,1年余前出现姿势异常,表现为行走不稳、双下肢肌肉紧张、身体向右歪斜,伴出汗、坐立不安,3月前行颈椎手术治疗后姿势异常基本消失,近期再次出现发作性肌肉紧张、行走姿势异常,戒烟后加重。患者曾诊断“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疗效欠佳。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精神检查,会诊专家考虑患者目前症状不符合迟发性运动障碍诊断,与焦虑情绪相关可能性大,建议加强抗焦虑治疗,联合心理治疗。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自2021年2月设立运动障碍专业门诊,专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这类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需要神经科、精神科、影像科等多学科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协同诊治。运动障碍门诊及多学科会诊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使患者充分获益。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运动障碍门诊,出诊地点为北大六院海淀院区二楼专家门诊,出诊时间为周一下午。我们中心竭诚为广大运动障碍相关疾病的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