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康复故事

精神康复广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010-62723860  / 82801936

dyb@pkuh6.cn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康复故事

恢复社会功能--精神康复的关键

来源: 作者:腾飞
浏览次数:

对于精神疾病的康复,部分家属认为患者不出现异常行为、不打不闹,就算是“病”好了。即便患者生活懒散、无所事事,家属也不关注,而对这些“症状”采取更宽容、接纳的态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多年来,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而康复治疗的知识宣传不足,从而导致了部分家属忽视了精神疾病的康复,认为“患者变得安静”即是治疗的终点。这种观点无疑是片面的。有些经过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仍然长期休息在家,与世隔绝,渐渐失去了重新回归社会的能力。对于这部分服药后处在稳定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恢复社会功能则是康复治疗的关键。

如何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呢?

首先,精神疾病患者应多参加社会活动。近年来,我国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越来越重视。国家开办了不少托养机构,来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社会功能,例如:阳光驿站、阳光心园和温馨家园等。在那里,病友们可以互相沟通交流,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找回自信。另外,托养机构有专业的社工老师带领以患者为主体的社交团体小组。患者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通过参加团体活动来锻炼社交能力。就我自己而言,作为一名精神疾病的康复患者,对于上述活动深有体会。十几年前,因疾病原因,我不愿与他人交流,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与世隔绝、害怕出门。在我最沮丧的时候,2015年,我所居住的街道开设了阳光驿站。在家属的鼓励下,我开始参加驿站的活动,也因此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我在那里学习了很多社交礼仪,在社工老师的鼓励下重获了与人交流的信心,改善了和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康复治疗,我成功加入了中国精协,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在群体中体会到了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更加明白了社区团体活动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及社会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其次,调动患者参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对于和他人正常交往、外出购物、待人接物等方面均存在社会退缩。当患者遇到的困难时,家属的态度尤为重要。建议家属可以和患者共同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制定计划,积极鼓励患者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比如:建议患者外出散步;短时间的逛街购物;和熟悉的家人聊聊日常生活;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等。每当患者完成一项任务后,家属要给与患者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切不可粗暴批评、指责。家属的宽容、接纳的态度,可以增加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

此外,依然强调按时服药。在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按时服药仍然是重中之重。所有的康复治疗依托于按时服药的背景之下。否则疾病复燃,回归社会的希望将成泡影。

总结一下,社会功能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患者按时服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也需要家属亲友的帮助以及全社会对于精神疾病康复的关注和支持。我相信,只要努力,精神疾病患者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本文由马湘雲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