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科普知识
患者须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病
将精神分裂症真正视为一种慢性病,并采用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的管理方式,是精神分裂症长期优化治疗的秘诀。美国精神科医师学会2018年年会的Dean Award Lecture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与行为医学系名誉退休教授Ira D. Glick博士指出。
Glick博士强调,尽管抗精神病药仍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但患者及其家人需要真正地知行合一,将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理解及对待,而这也需要医生的努力。
治疗依从性与治疗转归
早年Glick博士接受临床培训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起因,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今,遗传易感性已被视为精神分裂症发病及疾病严重度的决定性因素。就病因学而言,后天干预的发挥余地似乎有限;然而,Glick博士认为,让患者及其家人相信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保证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控制症状的关键的一步。
“过去五六年,我观察了治疗数十年的老患者的转归。”其中,有些患者已经在Glick博士处治疗了50年之久。在本项自然观察性研究中,Glick博士专门让患者评估了自己的抗精神病药治疗依从性,并对其总体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评分,范围均为1-10分。
“在一个比较大的患者样本中,我发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好,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越高。”Glick博士称。另外,对于那些药物治疗不依从的患者而言,“生活总体上就是一场灾难”。
事实上,考虑到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上述结果并不太令人意外。关键在于,如果眼前的任务是立即控制幻觉妄想等急性症状,慢病管理往往会被视为“猴年马月的事”,进而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Glick博士认为,这就要求医生主动教育患者及其家人,告知罹患精神分裂症需要做好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的准备。与糖尿病类似,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意味着持续监测疾病表现(血糖波动、并发症等),必要时调整治疗(口服药种类、胰岛素用量等),以改善长期转归。
Glick博士表示,目前致力于评估精神分裂症用药依从性与长期转归相关性的人不仅仅是他自己;同样的评估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系统及中国都在开展,且数据“得到了一模一样的结果”。
职业生涯早期,Glick博士参与了一项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的随机对照研究。Glick博士在详细讲述这段经历时提到,当时一些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有了清醒的认识,认为该病必须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加以对待,而这些患者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一事实令Glick博士印象深刻。
“一旦患者真正明白自己得了什么病,他们的依从性就会大大提高,愿意长期用药。”Glick博士称。尽管抗精神病药的确是治疗的关键,有些患者也实在很难沟通,但医生的努力终究很重要,有效的教育是让患者及其家人接受漫长的病情监测的一步:
“你必须跟患者本人谈,而不是直接把药片扔给他们。”
随着症状的潮起潮落,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控制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其他慢性疾病又何尝不是如此,且过程甚至更加繁琐痛苦。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频繁“扎手指”,必要时“调血糖”,有时到了必须强化治疗或换药的程度。精神分裂症也是一样的道理。
通过开展有效的患者教育,让精神分裂症患者真正接受“慢性病”这一概念,是改善其病情控制的关键一步。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如果大家都能接受这一点,药物治疗不依从相关的糟糕后果有望得以减少。Glick博士再次指出。
文献索引:Ted Bosworth. Managing schizophrenia as a chronic disease linked to better outcomes. Current Psychiatry.
转载自“医脉通精神科”,已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