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陪读妈妈的烦恼
医生,
您好!
我的儿子今年大二,就读于北京某著名高校。今年春天我和他父亲突然接到学校电话,说孩子已经有半年时间不怎么上课了,除了睡觉就是玩电脑,上学期多门功课不及格,面临退休,希望我们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排除心理疾病。我们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医生给出的结论是中度抑郁发作,建议系统药物治疗。因为他没有自杀风险,建议边治疗边读书,可是学校不同意,要求我们休学。经过再三协商,同意我留下来陪读,同时每两周去看医生。没有办法,我辞掉家里工作,在学校租了小房子,陪他读书加治病。
陪读过程中,问题就接二连三地来了。
首先,我们之间的相处问题。他要求住宿舍,不想和我在外面租房住,我又不能进入他的宿舍。每天就是三餐的时候我在食堂等他一起吃饭。一旦他不按时来食堂,我就着急,想给他打电话。可是,他对打电话非常反感,几乎不接,或者挂掉。他越是不接,我越是着急,这样就可能情绪失控,见面我们就吵架。
第二,服药的问题。他认为自己是厌学,不是抑郁症,不想吃药,医院给的药他总忘记吃。早晨和中午的药,我带到食堂,他吃饭我给他服下。晚上的药,他总会忘记服用。我每天九点微信提醒他服药,可以他从来不理会,搞得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吃没吃药。我又怕不规律服药对他身体不好,也是着急。
第三,他对生活没有期待。陪伴他的几个月里,我逐渐发现他对生活没有期待。目前就是每天上课,因为缺课会被扣分;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期末考试能及格过关。至于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职业,根本不去想。像其他同学,有准备考研,或者出国的;寒暑假有做社会实践、支教,或者找公司实习的;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回想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学习,人生的目标是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目前他实现了人生梦想,可是大学却读成这个样子,十分令我们惋惜,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
就以上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非常困惑,希望医生能够给予指点迷津!
谢谢!
陪读的家长,王女士
王女士,
您好!
您来信中的问题我们也在关注。当下的大学校园里陪读模式是普遍存在的。其背后的原因很多,我们大致分析,供您参考。
首先,从精神疾病的角度分析。抑郁发作是精神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精力不足等表现。他目前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发作,说明他的病情还是比较严重的。在患病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生活懒散、不想见人、烦躁不安、睡眠饮食不规律等表现。关于对将来的打算,可能和抑郁发作有关系,因为患病期间会出现对很多事物都丧失兴趣的表现。当然,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所致。如何区分疾病还是心理因素,要看他上大学以后行为、情绪变化的过程。一般而言,疾病导致的行为改变是和情绪改变相伴行的,即抑郁情绪出现的同时,行为变得懒散,退缩,学习能力下降。随着治疗的进行,情绪逐渐好转,同时行为活动也逐渐增多,学习、人际交往能力逐渐恢复到生病之前。如果是心理因素所致,有情绪低落,意志行为活动下降的情况,但是严重程度上比较轻,进程比较缓慢,患者能够选择性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关于抑郁发作的治疗,还是应该以药物治疗为主。抗抑郁药物能够快速缓解他的抑郁情绪,帮助他早日摆脱疾病困扰。您在来信中提到他可能不按时服药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您别着急,先尝试和他沟通,了解他不想服药背后的原因。同时您可以在陪伴去医院就诊的时候,通过医生的帮助,来化解他对服药的困惑,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第二,谈谈大学生厌学的心理问题。回信的开头我们提到,当今高校陪读现象非常普遍,这背后也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曾经有一名在北大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做过统计,30%的北大新生厌学,他写的《空心病》一文引起轰动。很多人感到诧异:都上了北大了,都是人中龙凤,怎么能够厌学?但事实的确如此。我曾经在门诊接诊过一个学生,他来诊的原因是想自杀。问其原因,他说:我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就是好好学习,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将来上北大清华。我天天学习,成绩优秀,可我不开心。想和同学出去玩,家人会阻拦,因为玩的时间可以继续学习,同时爱玩的学生学习不好,怕把我带坏了,因此我也逐渐失去了朋友。高中的时候我就想死,只不过那时候小,不敢去行动。后来想想,也许上了大学了,我长大了,就开心了吧。结果我现在上了北大了,仍然不开心,还是想死,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仔细品味,他内心的空无感令人触动。当下的教育主题思想是,让学生不惜一切代价考名校,考高分,却忽视了人生价值体系的基础建设。如果,您能够和您儿子坐下来,心贴心地聊聊,听听他的心声,也许您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如果您没有办法和他深入地交谈,在他同意的前提下,陪伴他去看心理咨询门诊。
第三,关于您和儿子相处的问题。我不是十分了解他在上大学之前,您和他的沟通模式是什么样的。现在他已经读了两年大学了,和原来那个高中生不一样了。如果还像高中生那样地对待他,势必造成沟通失败。我建议:您和他的相处中,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为原则。任何一件和他相关的事情,都要和他协商,看看他的意见是什么。当然,很多事情会出现分歧,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存在分歧的时候,可以相互协商,探讨,争取达成统一意见。例如,食堂吃饭的问题,双方明确见面时间,如果过时不到,应该如何处置;并且规定,母亲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电话,什么情况不能打。问题明确以后,双方都需要严格遵守,不得违犯。这样以来,相处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另外,关于他的很多事情,母亲可以提出参考建议,至于他是否采纳,还是应该尊重他的意愿为原则。除非在疾病的影响下,他做出了不理智的选择或行为,如自杀或者伤害自己等,才可以采取违背意愿的方式干预他。
陪读的家长不容易,辛苦自不必说,更多的焦虑与纠结都掩埋在自己内心,精神压力极大。如果陪读的家长感觉自己精神状态不好,也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病情加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最后,祝您和儿子的大学生活顺利,在您的陪伴下,他能够早日走出抑郁,顺利完成学业。
耿彤 医生
本文由姜思思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