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院内办公OA登录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 正文

健康科普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010-62723860  / 82801936

dyb@pkuh6.cn

儿童精神疾病

治多动症不能乱吃药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发布时间:2019-04-15
字号:
+-14
浏览次数:

中国消费者报讯 近日多家媒体纷纷提醒考生家长,千万莫被“聪明药”名称所迷惑而给孩子服用。医学专家指出,这类药的主要成分为哌甲酯,临床上主要用于精神科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俗称多动症)。这类药物治疗多动症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为了帮助广大学生家长清楚、科学地了解所谓“聪明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研究员杨莉给予了详细解读。

多动症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儿童中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学龄儿童患病率为6%-9%,基于我国学龄儿童统计,估计约有3000万名儿童存在这类问题,因此多动症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儿科和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多动症临床典型案例表现如下:一个9岁男孩,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只要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经常不能完成。写作业时需要父母监督,效率极低,有时1小时只能完成1-2道题,各门功课均不及格,但却在学校围棋比赛中取得一等奖。另一个6岁男孩,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是上课说话,坐不住,还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多次教育依然没有效果。

上述两个案例中的孩子,均存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症状,在临床上就可能被诊断为ADHD。患儿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为: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缺乏相应的行为组织能力;无法专注于一件任务,冲动、多动、莽撞;可能会导致易攻击、害怕、悲伤、学习障碍、社交困难等次级后果。

目前,治疗ADHD的药物品种较多,临床常用的代表药物为哌甲酯和托莫西汀。中枢神经兴奋药盐酸哌甲酯的结构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相似,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结合,使某些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的控制能力,从而克制无目的性的多动,提高注意力和学习能力。而盐酸托莫西汀为特异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胺泵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间歇浓度,同时提高前额叶皮质的细胞外多巴胺浓度,以此来改善ADHD症状,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两种药物均能够明显减轻患儿爱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也会提高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能力。

然而,这两种药物不可滥用,更不能直接应用于没有医学诊断的“学习差或不注意听讲”的孩子身上。值得家长和社会关注的是,ADHD发病也有环境因素,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持续以及由该症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同伴、老师等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常见到的ADHD儿童,早期可能由于生物因素使他们出现一些注意障碍多动的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而家长和老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只是以为孩子顽皮、不懂事,便会采取更加严厉、粗暴的手段来对待他们。比如惩罚孩子:当孩子写作业磨蹭时,家长会打骂;在学校上课走神、小动作多,老师会令其罚站,或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批评。然而批评惩罚多了,孩子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孤立,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更为严重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比如在班里故意捣乱,上课时做一些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甚至故意招惹同学。也有孩子开始变得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在于不能自控,从而改变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进行行为管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而不是惩罚,则可以激励孩子,不良行为得不到强化就会慢慢消退。鼓励孩子,提高孩子自信心,对ADHD患儿症状的改善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所以,杨莉指出,药物不是治疗ADHD的唯一途径,适当的感统训练,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治疗,观察孩子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减少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降低,行为情绪管理和注意力也会相应得以提升。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专家

姓名:杨莉 研究员 向Ta咨询详细

专长:

出诊时间:

出诊信息

未开启预约 时间未到 可预约 时间已过 暂停 假期 约满 停诊 替诊 被替诊 换诊 *出诊信息仅供参考,以门诊公布为准)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12-23
星期二
12-24
星期三
12-25
星期四
12-26
星期五
12-27
星期六
12-28
星期日
12-29
精神科 上午 专家
下午 专家

简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联盟副主席(Vice President, World Federation of ADHD),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