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编读往来

精神康复广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010-62723860  / 82801936

dyb@pkuh6.cn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抑郁症患者出院后,家属该怎么做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编辑部医生:

您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的母亲。我的孩子自小学习成绩优异、乖巧听话,但没想到孩子因为情绪问题一直在经历痛苦。去年开始孩子老说觉得累、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但是还能正常学习。起初我们没有在意,以为孩子为了偷懒找借口,反而对她的学习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没想到几个月前,孩子一如往常去上学,却突然从楼上一跃而下。那时我们才意识到孩子是真的生病了。作为家长,我们为没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痛苦而懊悔不已,同时也感到十分后怕。好在治疗及时,抢救回孩子一条命。后来孩子在北大六院住院接受了专业的精神科治疗,诊断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住院一个多月,孩子情绪和睡眠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近期刚刚出院,我们有些手足无措。我们已经为孩子办理了休学,我来信希望能从您这儿获得一些医疗建议,孩子出院后,作为家长,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康复?期待您的回复,十分感谢!

赵女士

赵女士:

您好。

十分感谢您的来信。十分理解您作为一位母亲,懊悔但又恳切盼望孩子尽快好起来的心情。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首先希望您先卸下内心的压力,不要过于自责。凡事都有学习的过程,父母第一次面对孩子患抑郁症的情况,如何做得更好,并没有完美的答案。

从住院过渡到回家,这一过程会发生很多环境上的转变,离开医院、没有医护团队二十四小时在身边的关注和指导,对孩子和您来说,确实存在一些挑战,但这是治疗的必经之路。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有如下建议,供您参考。

首先,对于家长来讲,出院后关注孩子自杀风险是第一位的。一切治疗和康复都需要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从孩子既往的自杀行为来看:行为冲动、选择的方式极端、态度比较决绝,所以对孩子自杀风险的评估和把控尤为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对于自杀话题的讨论是痛苦的、是禁区,特别是像您一样经历过孩子严重自杀行为的。实际上,不需要避讳这件事,家属除了加强看护以外,可以在和孩子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和孩子探讨,了解自杀行为发生时孩子状态和当时的想法,对此表示理解,理解孩子承受的巨大的痛苦,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并要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面对,会一直坚定地陪伴孩子。

其次,增强对疾病的认识非常关键。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相信您和孩子对于疾病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正如您来信所讲,孩子的困倦、不适等并不是她找的借口,情绪差、做事没兴趣、精力体力下降、睡眠差、伴有各种躯体不适,这些都可能是抑郁疾病本身的症状。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抑郁症需要全病程治疗:①急性期8-12周,主要是以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期为目标。②巩固期:一般4-9月,主要为了预防疾病复燃。③维持治疗期:一般倾向于至少2-3年,多次复发及有明显残留症状者需长期维持治疗。

目前经过住院治疗,孩子的情绪和睡眠均有好转,仍残余一些躯体不适的症状,处于急性期过渡到巩固期的阶段,这一期间病情容易波动。所以回家后,需要继续规律服药,定期门诊复诊。在家也需要关注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在门诊与医生沟通、调药。我院康复中心会定期举办免费的线上科普讲座,您和孩子可以参加,有助于对疾病有更清晰的、正确的认识,能够更好了解疾病、识别症状,真正帮助到孩子。

另外,合理安排在家的生活对于疾病的康复十分必要。生病后生活方式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她需要改变原本的生活节奏。

对于一个优秀出众的孩子来说,落差感是一定存在的。疾病状态下的孩子就像一根拉紧的弹簧,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出现状况后,家长会紧张、懊悔,立刻卸下所有的要求与期许,希望快速给孩子解压,会给孩子过度的补偿。比如原本严格要求学习,不允许玩手机,孩子一生病后就对孩子的手机问题完全不加限制,让孩子整日沉溺于手机。诚然,短期内能够让孩子得到放松,但从长期来看,孩子并不能从这当中获得快乐与价值,反而可能会让孩子走入另一个极端。所以,尺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合理的活动安排对于孩子症状的缓解、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孩子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疾病症状已经得到了一个基本控制,除了按时服药、规律作息这些和医院一致的活动以外,还可以依据孩子目前的能力和兴趣,安排一些活动,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如针对孩子躯体的情况,安排必要的肢体康复训练,具体到哪一个部位、多大的强度、是到机构去做还是在家自己做等等。其次,可以在父母帮助下,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保持自我照料的生活能力。还可以鼓励孩子重拾或拓展兴趣爱好,重新找寻生命的意义感。

以上就是针对您的来信给出的建议,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您的孩子早日康复,回归到健康幸福的生活中。

杨柳 医生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