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院内办公OA登录

科普文章

关注“一老一小”心理健康,让爸妈安享晚年

来源:中国家庭报 发布时间:2022-04-13 10:41:08
字号:
+-14
浏览次数:

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中,“一老一小”是备受关注的重点人群,《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探索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 年)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通知》等都作出具体部署和指导。

“一老一小”的心理健康分别有哪些特点?家人如何更好地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华丽教授接受中国家庭报记者采访,进行问题解答。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老年人的心理自有其特点。一方面,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有更多时间、精力做喜欢的事,这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另一方面,老年人普遍面临一些问题,可能形成负性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老年人常见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包括:

1.生理因素。一般来讲,老年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

2.家庭因素。老年人会面临家庭地位的变化,例如,随着子女成人、自立,可能出现代际冲突,或者家庭支持不多、家庭成员关注减少等情况。

3.人际交往因素。老年人可能面临社会地位下降、社交活动减少等情况。

4.社会环境因素。在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下,大部分老年人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支持,但也有个别老年人得不到充分的照顾。

一般而言,老年人最常出现的负性情绪主要有孤独、无助、焦虑、抑郁等。孤独常见于不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无助主要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有些老年人在不能自如操作电子设备时,可能产生无助甚至沮丧的感觉。焦虑、抑郁可能是大脑功能退化导致的,也可能是社交活动大量减少导致的。

引导老年人说出不快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通常不会主动用描述情绪的词来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体验,而是倾向描述身体的症状,例如心慌、憋气、头部昏沉、食不下咽等,到相关科室检查却并无问题。实际上,这些躯体症状可能是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带来的。因此,老年人自身及家庭成员要警惕躯体症状背后是否有负性情绪作祟。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老年人生活习惯骤变,具体表现为不爱做事、爱发脾气、睡眠障碍等,这背后是认知水平下降在作祟,需要系统治疗。老年人和家庭成员也要警惕认知水平下降的讯号并及时干预。

心理疾病的病耻感一直是重要议题。人当然不愿意生病,大多数老年人在听到心理疾病的“宣判”时,会下意识否认。老年人需要尊严,倘若心理工作者摆出施予者的姿态说教,就可能引起老年人的反感甚至抵触。但如果能把姿态放到平等状态,将其看作长辈,采取迂回的方法与老年人共情,提到其平日孤独、无助、无聊等情绪体验,老年人往往会认可,并觉得“和医生有共同语言”。

所以,不一定要先给患者打上疾病的标签,更重要的是和患者一起认识已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家庭成员和老年人沟通时,也可以借鉴以上思路。

提供身心健康整合型社会化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不是单一方面的,例如,身患慢病、不会挂号、难以获得健康信息等,本身就会给老年人带来苦恼。因此,要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提供整合型服务。这要求工作人员同时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基本征象,便于转诊。此外,还要做好随访,了解老年人的康复情况。

服务场所的最优选是社区。以认知训练为例,去医院就诊可能需要患者付出大量时间、精力,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占。而在社区中,只需要找一间活动室,设定时段开展认知训练,社区内的老年人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健康服务。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来符合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方便广大家庭;二来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当然,社区的相关服务需要接受专业医疗机构督导。

值得强调的是,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年人,家庭成员切忌有“全部交给医生”的想法,可以帮助老年人寻找附近可供其参与社交活动的资源并甄别资质,以促进老年人生活态度的改变和认知功能的维持;可以陪伴老年人参加前几次活动,并真诚地鼓励他们投入其中;对提供服务的团体如社区中心、社工组织,可以私下沟通老年人的情况和所需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家庭报

编辑:党委院长办公室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