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精神疾病
焦虑、竞争、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怎么办
大学阶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他们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拥有充满浪漫色彩的情感,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心理问题和冲突。如何才能在大学里保持心理健康,让心中充满阳光呢?
关于心态:好奇、友善、不设限
李歌(化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还选择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中文专业。在她的想象中,自己会热情洋溢地投入大学的学习中,并在其中收获无尽快乐,拥有优异的成绩。但没想到,中文专业的实际课程与她设想的大不相同,她对其中不少课程都不感兴趣。更糟糕的是,无论怎么努力,李歌都达不到心目中理想的成绩。她的内心充满挫败感,又不好意思向他人倾诉,整天郁郁寡欢。
刚上大学时,不少学生会觉得“大学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他们原本以为大学的学习会很轻松,却发现课业压力并不比高中小,同学们还都特别“拼”;原以为选择了喜欢的专业,却在长时间的专业性学习中“日久生厌”;原以为大学就是高中的延续,结果发现大学里的评判标准、人际交往规则似乎都有变化,自己不再能轻松地做“人群中的佼佼者”。
这时,大学生如果认为这种“不一样”是错的,陷入“错了的痛苦”里,或在“为什么会错”里纠结,就可能陷入焦虑、抑郁之中。
建议大家带着好奇、友善、不设限的态度开启大学生活。首先是好奇。大学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大学所在城市的天气是晴天多,还是雨天多?大学里的同学都是怎样的性格……其次,好奇时请带着友善。对他人和自己友善,对大学实际的样子友善,对变化和挑战友善,也对困难友善。最后,不设限。你可以有预设、有想象,但不要认为预设一定会实现,不要把想象等同于事实。给设想留下弹性的空间,有助于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关于竞争:不“内卷”,不“躺平”
不少大学生刚上大学时斗志昂扬,参加学生会、竞选学生干部、争拿奖学金,积极参加各种竞争。到了大二,峰回路转,睡懒觉、旷课、打游戏……究其原因,在之前的激烈竞争中被“内卷”所伤后,痛定思痛,决心“躺平”。然而,消极“躺平”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人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大学生。
消极“躺平”,什么都不做,实际是堵住了自己“自我实现”的路。因此,大部分消极“躺平”的人,其实心里并不舒服,经常会感到憋屈、烦躁。另外,真正的身心“躺平”很难做到。大部分所谓“躺平”的人,实际是“仰卧起坐”,一会儿躺下一会儿起来,或者身体“躺平”什么都不做,但是精神“躺不平”,一直在焦虑。这样的“躺平”可能比不躺还累,完全达不到休息的效果。
那么,大学生该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呢?第一,建议大家辩证、弹性地看待竞争,在努力改变自己与接纳自我局限之间寻找平衡,不盲目给自己加压。第二,注意自我觉察、自我关怀。一方面主动照顾自己的身心,不为眼前的利益而毁掉终生陪伴我们的“好友”——身体;另一方面,可以把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作为“需要改变”的信号来积极回应,这可能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人际关系:维护自尊,也维护关系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人际关系,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为了维护关系而伤害自尊、伤害自己,是不值得的。好的朋友,是当你告诉他坏消息时他会倾听并给予支持的人,而当你告诉他好消息时他会与你一同庆祝的人。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是基础。
如果在一段关系里,对方总是否定你而不是帮助你,命令你而不是建议你;在关系里你越来越痛苦、各方面状态越来越差,那就要考虑是否需要修正或结束关系。
在自尊的基础上,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也是必要的。人的思维活动需要语言来表达,如果你一言不发,或总是词不达意,别人即使想理解你,也会难以实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方面,建议大学生积极发掘自身、家庭及学校的资源,比如阅读与人际交往相关的书籍,参加学校里的相关课程或团体,向比较擅长社交的家人和朋友请教等。此外,接受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咨询也是学习、提升人际关系技巧的好途径。
最后,让我们以意义主义心理治疗创立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的话结尾:“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道空间;在那片空间里,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在选择回应中,我们获得成长与自由。”
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姜思思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学生与健康”
编辑:党委院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