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康复故事

精神康复广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010-62723860  / 82801936

dyb@pkuh6.cn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康复故事

我要我的音乐

来源: 作者:太阳草
浏览次数:

绿丝带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帮住院病人点歌。本以为是简单的机器操作,很容易胜任的,但通过实践,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因为这也需要与病人沟通、达成理解,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度过下午美好的一小时。

小A早早地就来了,坐在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待着。我看着她觉得她好可爱。“你唱歌吗,大家都没到,你可以先唱。你想唱谁的歌,我帮你点。”“张信哲的吧。”小姑娘声音弱弱地回答……于是我就帮她点了歌曲。

在她演唱的过程里,大家都陆陆续续地过来了,有的病人很直接熟练地找到我,可能是老病号,特别老练地跟我讲,“我唱刘德华的歌儿。”

找歌的过程还是很简单,因为都是电子化的设备,根据程序,机器可以自动筛查,检索曲目。康复故事.jpg

问题在于如何沟通,让每个病人都满意。

小B唱歌非常投入,能看得出,他的真心热爱与认真,但就在他唱得正尽兴的时候,小C来了,她没有顾忌地一边抢到了话筒,一边说“这歌儿我也会”。于是小B的演唱宣告终止,小C的“个唱”开始。小B非常无奈,我看着他,心里还有一点莫名的抱歉,“你再点一首别的歌吧,你可以多唱一首。”小B的心情转好了一些,于是他又点了一首邰正宵的歌。

按照顺序演唱,终于轮到小B的歌了,小B没唱几句,小C又来抢话筒,小B还是老老实实地把话筒交到了小C的手里。小B的脸色真的很难看,我还是很抱歉地请他再点一首别的歌曲,为了照顾小B的心情,我开玩笑地跟他讲,“你是她的导师呢,每次都是你唱了几句,她就开窍了,你功德无量呢。”“我哪里是导师,分明是导音儿呢。”小B也给我开了个玩笑,我看出他并没有介意,可能住院病人之间的默契吧。但我觉得也不能让小C一直这样,因为小B还算老实,如果换成有些暴力倾向的人,会不会让矛盾升级呢,所以等小C唱完,我问小C:“你怎么总让别人把你的歌曲点亮,你才唱,为什么不自己完整地唱一曲呢?”“我不需要别人点亮,我是在燃烧自己。”看似所答非所问的回答,促成了小C独立完成的一曲,这是她第一次的自我点唱——《中国人》。在小C陶醉在演唱自己完整的歌时,小B走过来,向我抱怨到自己刚才唱半截被小C抢了话筒,没唱完。我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大声地对小C说,你也让小B唱会儿,于是小C也做了一次“音乐导师”。小C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发脾气,把话筒交给了小B,打台球去了。小B心情明显转好,接着小C的歌曲,把它完成……

住院病人都喜欢唱歌,虽然演唱水平高低不同,但都非常投入,我觉得他们是太需要情感的抒发。有的病人唱着唱着就流泪了;有的病人声音非常小,除了伴奏几乎都没有什么声音,但表情告诉我,他(她)非常享受;有的病人声音非常大,根本不在调上,但张牙舞爪的动作,分明告诉了我这里是他(她)的主场。

这些精神可能出问题的朋友,如此享受唱歌的乐趣与情感的抒发,我相信他(她)会很好地康复。这也是音乐的最大魅力吧。让我想到了唱原生态山歌的少数民族,虽然根本不流行,也可能并不好听,但句句真实,充满力量。音乐有时候是非常个人的,无论是小A、小B、小C,都体验到了歌曲的美好,与精神的放松,其实这些歌曲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因为他们是用真心在唱歌,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也对他们的某些行为,多了一份理解与宽容。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我的音乐,是每个住院病人的心声。


本文由邱宇甲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