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情感障碍的系列研究进展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具有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产力,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情感障碍是当前国内外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个体化治疗-抗抑郁治疗靶点研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观察了抑郁症患者经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8周前后休息状态时脑网络连接的变化,结果发现,伴随着症状的改善,抑郁症患者内侧前额叶-边缘系统内区域的全脑连接性发生改变,可能是抗抑郁治疗的重要靶点。研究从脑网络的角度,揭示了临床常用的SSRI类抗抑郁药疗效产生的神经机制,为后续抑郁症治疗靶点与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此研究发表在Human brain mapping杂志(图1)。
图1:SSRI治疗可以调节抑郁症患者背内侧前额叶(dmPFC)、双侧海马(HIP)的全脑网络连接强度(FCS),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显著相关(Wang et al., 2015, human brain mapping)。
病理机制研究-早年应激分子机制研究
临床药理研究室采用模式动物学方法,研究了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神经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在早年应激小鼠模型中,通过高尔基染色技术、行为学实验和药物干预手段,发现早年应激损害了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的神经元发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I型受体(CRF1)起着重要作用,阻断CRF1可以减弱早年应激引起的树突萎缩和树突棘减少并缓解早年应激对认知功能的损害。研究提示CRF-CRF1系统在早年应激引起的前额叶结构和功能异常中起着重要作用,CRF1拮抗剂在早年应激引起的前额叶相关的精神障碍中具有潜在治疗作用(图2)。
图2: 阻断CRF1可以减弱早年应激对ACd区V层锥体神经元顶树突发育的不良影响。(a) 出生后第9天的典型锥体神经元顶树突形态,比例尺=20 µm。 (b, c) 早年应激(ES)降低了注射溶媒组(Veh)幼鼠的顶树突长度(b)和复杂程度(c),而通过注射antalarmin(Ant)阻断CRF1可以减弱这些不良效应。(d) 成年早期的典型锥体神经元顶树突形态,比例尺 = 50 µm。 (e, f) Antalarmin可以逆转早年应激对顶树突长度(e)和复杂程度(f)的不良影响。(Yang et al., 2015,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基于临床病理征的疾病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研究
临床药理研究室通过队列研究,收集了大样本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1. 分析患者起病年龄对临床特征及自杀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早年起病的患者,病程更长,治疗效果更差,患者的功能损害更明显;2. 分析伴或不伴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的诊疗方式,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共病躯体疾病的比例较高,主要是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躯体不适为主,更多地选择到非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和双通道抗抑郁药治疗;3. 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疗效及药物有效性评价,研究团队对我国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方式进行了10年随访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选择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比例较高,主要增效治疗失眠、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但是需要监测长期治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代谢综合征。这些研究为临床医生的规范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Chen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15; Wang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15; Si et al.,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5; Li et al.,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