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

本站编辑 旧--科学研究 2011-09-15
实验室主任:       张岱                  
实验室副主任:     黄悦勤
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玉凤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陈霖、李凌江、黄悦勤
依托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一家部级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十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重点实验室以我国人群患病率最高和危害性最大的精神疾病为研究重点,逐渐形成生物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和儿童精神病学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生物方向以易感基因筛选、疾病基因结构与功能等研究为主,社会方向侧重流行病学调查和心理应激研究,临床精神病学学重点开展规范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儿童方向具有基础与临床综合研究特色。近年来本实验室在重大精神疾病的各个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进一步强化了在国内的领头学术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1) 生物精神病学
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易感基因的筛选和功能研究:发挥既往积累的大样本遗传样品优势,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筛选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继而构建细胞核模式生物模型,鉴定易感基因的功能。
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易感基因与多模态脑影像学结合研究:采用多种脑影像技术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和海马等脑区,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神经发育易感基因与脑影像指标的关联。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的脑电生理研究:运用脑电图相干分析等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大脑整体功能的整合性和协调性,以及药物治疗、睡眠状态下大脑整体活动的协调性的变化,并结合影像学研究,对从整体水平理解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的神经病理基础进行深入探讨。
迟发性运动障碍(TD)与自由基有关病因及认知状况、治疗方法的探索:从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出发,对TD的临床特征、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本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TD的发病机理,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亦具有提示意义。同时对TD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2) 社会精神病学和行为医学
组织实施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研究,参与和负责全国残疾人调查精神残疾调查部分,了解现阶段各种精神疾患的流行病学特点、精神卫生资源、精神卫生需求的基本情况,为国家精神卫生政策制定和综合性干预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社区精神卫生研究,包括社区老年期痴呆与老年抑郁症的长期随访及早期干预研究,青少年人格偏离的社区干预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教育与康复研究,酒药物质依赖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康复辅导;积极进行各类精神障碍的评定、筛查和诊断工具的开发、引进、培训;确定中国文化背景下各类群体灾害性事件后心理反应的特点和模式;充分发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对精神疾病的群体监测及预防的主导作用。
(3) 临床精神病学
积极组织参加512汶川地震灾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和救助。创伤性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这些心理问题会导致出现恐慌、对抗、消极等行为,不但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妨碍减灾、救灾行动的有效实施。
开展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早期识别与干预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在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不明的情况下,精神疾病的结局依赖于正确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目前尚缺乏精神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有效手段,该领域的研究是多学科、多维度、多模态的组学研究,建立早期识别、规范化干预技术和评估体系。
(4) 儿童精神病学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获得易感基因与ADHD的关联数据,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ADHD客观诊断标准研究:从行为学、影像学、定量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及平衡功能等方面,尝试采用模式识别技术,探讨ADHD的客观的诊断标准。ADHD综合治疗研究:采用基因组医学新技术探索药物疗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将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探索综合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