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研究室

旧--研究室 2011-08-01

一、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的病因与治疗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功能研究

    (1) 以脑电超慢涨落(ET)手段为核心的神经生理研究:目标是寻找一套综合性的,针对注意缺陷具有比较稳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脑电采集分析手段。以更加全面地把握注意缺陷障碍脑功能的变化规律。在当前阶段,着重研究脑电超慢涨落(ET)指针以及眼球运动轨迹与ADHD的关系。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重点是将FMRI技术,发展为对注意缺陷的病因和机理研究等多种研究的生物学指征。(3)前庭生理功能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前庭功能的测定方法和标准,将前庭功能指针分类和量化,在客观性水平上探讨前庭功能与注意缺陷的关系,如果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将是脑功能研究的又一重要创新点。(4)神经心理研究的工作:重点是研究注意缺陷障碍的执行功能和冲动抑制障碍,以及与临床表型关系。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迄今为止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度平均为80%左右,在若干复杂性疾病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背景相对较高。本项目从候选功能基因研究入手,通过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寻找与该症及其表型、药物疗效及预后等相关的基因标记。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治疗研究

    通过(1)增加社会心理治疗以减少药量;(2) 发展儿童感觉统合矫正疗法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非药物手段配合药物治疗,巩固疗效、防治反弹;(3)发展客观评定指标和生物学指标,完善治疗的个体化(针对表型与共患病)和综合化(药物与非药物等);推动注意缺陷障碍长期疗效的提高及成人心理障碍的预防。

    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脑功能、分子病理、综合治疗三个主要前沿研究为基础,深化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学及发病机理认识,发展具有客观意义的评定手段,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采取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策略。与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项目配合,以其为我国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预防干预和控制起重要推动作用。

二、国人儿童孤独症易感基因研究

收集孤独症患者及其父母亲组成的核心家系,进行候选染色体区域的连锁不平衡研究,以期探讨孤独症的易感性和寻找孤独症易感基因。研究方向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揭示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线索),而且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术带头人简介:

    王玉凤,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和高访2年,从事儿童学习行为问题研究多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60多篇论文,获部级成果3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杨晓玲,教授,主任医师,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精神病研究中心进修一年,专业基础知识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组副主任,全国儿童孤独症协会会长。从事儿童精神疾病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